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裴晓华,彭艳梅

北医院乳腺外科

引用本文

裴晓华,彭艳梅.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70年[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11(5):-.

作者简介

裴晓华,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医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系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乳腺病学”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等:获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年度中华中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编专著6部。

01我国恶性肿瘤中医药治疗的发展历程

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 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l%。恶性肿瘤的防控任务艰巨,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凝聚,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宋代《卫济宝书》 次把“癌”作为病名,首次描述了癌的病机和病候。后人的著作中,逐渐出现许多关于“癌瘤”的记载。历代古籍中对肿瘤病机的描述归纳起来是本虚标实。本虚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标实包括了痰、瘀、*、郁等。李中梓言:“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亏虚,阴阳失衡,气机逆乱,气血阴液失常,故与邪*结聚发为肿瘤。

年全国肿瘤会议上“神农丸”治疗例恶性肿瘤的观察报告,使得中医药治疗肿瘤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而后进行了近十年的抗癌中草药及复方的大规模筛选,在国家“六五”至“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开始进行大样本的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上世纪70年代末期,全国的中医药高等院校逐渐开设了中医肿瘤病学课程,与此同时,中医药与现代肿瘤治疗相结合,研究更加深入,应用更加广泛。随着肿瘤学科的形成,现代的中医肿瘤学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治疗的经验,对肿瘤的中医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郁仁存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内治法包括理气消滞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法、消痰通络法、软坚散结法、祛湿逐水法、攻坚破积、以*攻*法、健脾益气法、滋阴养血法、养阴润澡法、通肾助阳法:外治法有割切法、敷贴法、祛腐法、系瘤法、枯瘤法、针刺法和灸治法等。林洪生提出“固本清源”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固本”即匡扶正气,以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清源”则从源头上控制肿瘤,祛除“*”、“瘀”等病理因素。贾英杰提出治疗恶性肿瘤注重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扶正与祛邪、辨证与辨病、治标与治本、根治与姑息五大关系,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田劭丹等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体现在“人瘤共存”的整体观、正邪平衡的平衡观、治未病、中为先四个方面。在各家中医肿瘤学说的指导下,肿瘤的中医治疗逐渐系统化,中医肿瘤诊疗指南协作组织制定了《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药的剂型也更加多样化,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对中医药的疗效进行验证,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随着现代肿瘤治疗的发展,中医药与现代肿瘤治疗的配合也更加紧密,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相辅相成,分阶段、个性化地优势互补,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治疗的 治疗方案,这一治疗策略也逐渐得到国外肿瘤学家的重视。

02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1抗癌抑瘤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重要体现,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近几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单纯中医药抗肿瘤治疗的主要适用人群包括不能从放化疗等西医治疗中获益的晚期患者和高龄及体力状态差的患者。在抗肿瘤中药的选择上,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根据患者正邪盛衰适时地应用。患者正气尚好、邪*旺盛时,选用穿山甲、土鳖虫、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守宫等。患者处于正邪相争、正气欲衰、邪气留滞时,选用太子参、何首乌、生*芪、藤梨根、虎杖、白屈菜、红藤、金荞麦等扶正抗癌中草药。在古方的开发上,中医药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走向规范化、国际化。王荣华等10研究显示,复方浙贝颗粒能提高急性白血病的化疗缓解率。耶鲁大学郑永奇根据*芩汤开发了PHY.实验结果显示它能增强索拉非尼抗肿瘤的作用,*芩汤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试验已经立项,并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资助。

中药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发展、抗复发转移,其剂型已不仅限于传统的中药汤剂,现代制剂工艺发展使得中药单体抗癌成分、抗肿瘤中成药的应用在临床越来越广泛。参一胶囊是由人参皂苷Rg3单体研制而成,是我国独立开发、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个中药一类单体制剂抗肿瘤新药。孙燕院士牵头的课题“参一胶囊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病随机双盲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参一胶囊”具有抑制肿瘤和抗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陈竺等3位科学家获得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舍贝里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从剧*中药砒霜中提取的三氧化二砷,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青黛提取物靛玉红,通过抑制蛋白激酶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肿瘤细胞DNA合成,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冬凌草提取物冬凌草甲素对食管癌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康莱特注射液是从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有效抗癌活性物质,是国家二类新药,该制剂是国内外少有的既有抗癌又有扶正作用的新型中药抗癌注射剂。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越来越多的中成药制剂得到了开发。此外,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三尖杉酯碱、足叶乙甙、紫杉醇等,均为从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2.2增效减*中医药的减*增效作用,主要体现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应用的范围主要是与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联合,以起到增效减*的作用。张代钊等总结了20世纪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副反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把总的病因病机概括为热*壅盛、气血不和、脏腑虚损。放疗过程中,中药的主要治则为清热解*、生津润燥、凉补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及活血化瘀等,化疗中主要治则为补养气血、益气养阴、健脾和胃、滋补肝肾、温补脾肾及清热解*等。孙燕院士等研制的贞芪扶正系列制剂,已作为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及化疗临床常用的提高机体免疫的辅助用药。参芪扶正注射液、人参多糖注射液等肿瘤辅助用药成为西医治疗的“伴侣”。

中药与手术相结合,分为手术前和手术后两个阶段进行。手术前多以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等治则,多选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等剂,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增强患者承受手术创伤的能力。手术后多以扶正固表、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等为治则,多选用六君子汤、玉屏风散等剂,促进正气恢复,为进一步的治疗创造条件。20世纪80年代,中药与放化疗结合已经开始研究,中药在控制化疗后骨髓抑制、减轻化疗相关的消化道副反应,防治周围神经*性、缓解化疗引起的心肌损伤、减轻放射性炎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扶正冲剂、肺瘤平膏、扶正增效方、健脾益肾颗粒、生血丸等大量的放化疗辅助中药制剂得以研发。目前认为放射线属热*之邪,易伤阴耗气,灼伤津液,中药以益气养阴生津为治则。安多霖胶囊是我国已上市的纯中药抗癌辅助药,由一种强抗辐射植物的提取物配以*芪、鸡血藤等中药制成的一种复方中草药,可预防和减轻放疗所致的电离辐射损伤,也能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起到缓解放疗不良反应的作用。分子靶向治疗如异*突起,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药对于预防和缓解靶向药相关的腹泻、皮疹和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作为专家共识指导临床。此外,中医药有望起到增加靶向药耐药、延缓靶向药耐药的作用。如今,免疫治疗成为肿瘤领域的热点,中医药与免疫治疗的配合也有巨大的潜力。

2.3扶正固本《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正固本”理论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肿瘤患者常有本虚之证,因此,“扶正固本”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重要指导思想。主要应用于术后、放化疗后中医药维持阶段的患者,及以改善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为目的的姑息治疗患者。

近代病理学之父Paget于9年提出关于肿瘤生长的“种子与土壤学说”,假说将肿瘤细胞比喻为“种子”,而将肿瘤生长的环境比喻为“土壤”。中医药在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的指导下,调和气血阴阳,阴平阳秘、气血通达,正气内守,邪*不侵,从而破坏“种子”赖以生存的“土壤”,起到预防术后、放化疗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孙桂芝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借鉴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防治肿瘤转移复发的临床常用中药:扶正类中药包括太子参、白术、*芪、甘草、白芍、何首乌、茯苓;祛邪类中药包括半夏、蒲*、蜂房、白芷、血余炭、藤梨根、虎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中药槐耳颗粒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能有效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与转移,并能显著提高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生存率。中医药治疗肿瘤强调“留人治病,与癌共存”,通过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苦、调畅情志,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Liu等进行的恶性肿瘤中医症状相关的用药分析显示,气阴亏虚证是最常见的证,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辅以清热解*。Zhao等研究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抑制肉瘤的生长,也能减轻肿瘤相关的疼痛。

03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如今开展的相关广泛,可能的抗肿瘤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阐释。主要表现为防止突变、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及提高机体造血机能、增加消化吸收功能以及对多药耐药的逆转等多种作用。中药中提取并半合成的三尖杉碱、紫杉醇、长春花碱及喜树碱等,是具有直接细胞*作用的抗肿瘤药物。姜*素通过抑制肝癌细胞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作用,起到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的作用。然而,中药的抑瘤作用明显弱于化疗药物、靶向药物等,在基础研究中发现是以中药和西药协同抗癌的作用为主。

04展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优势互补,中医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也日益规范化、现代化、精细化,逐渐克服中药成分不清、靶点不明的弱点,使得中医药在肿瘤治疗全程干预中有的放矢。*和国家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必然迎来新的历史方位。总书记说:“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全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篇章。”恶性肿瘤作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作为中医肿瘤行业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祖国医学的宝库中寻找丰富的肿瘤治疗的方法,推进肿瘤治疗发展研究,探索造福于人类健康的宝藏。

参考文献略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医院

主编:唐金海曾庆琪

编辑部主任:李筱蕾

创刊日期:年2月

刊期:双月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hy/1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