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概述

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 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

脂肪肝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当肝内总脂肪量超过30%时,用B超才能检查出来,被B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总脂量可达40%~50%,有些达60%以上,主要是 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脂肪肝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脂肪在肝细胞内异常积累的病理状态。这种病理状态是肝脏对各种损伤产生的最常见反应。

脂肪肝的分类

一、按病理学改变程度分类

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有多少脂肪肝会变成肝癌?

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 三脂的积聚,形成脂肪肝:

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 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 三脂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 三脂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 三脂增多。

④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导致 三脂转运出肝细胞发生障碍。

当①和③进入肝细胞的 三脂总量超过②和④消耗和转运的 三脂时, 三脂在肝脏积聚形成脂肪肝。

2、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3、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4、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近年来,随著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 位是病*性肝炎及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份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二、按发病原理分类

1、肥胖性脂肪肝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约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这类脂肪肝的治疗应以调整饮食为主,基本原则为“一适两低”,即适量蛋白、低糖和低脂肪,平时饮食注意清淡,不可过饱,适量新鲜蔬菜和瓜果,限制热量的摄入。同时要加强锻炼,积极减肥,只要体重下降,肝内脂肪浸润即明显好转。

2、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治疗要从限制酒精摄入开始,轻度酒精性脂肪肝只要戒酒4~6周,转氨酶就有可能降低到正常水平。

3、快速减肥性脂肪肝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它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光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 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从已知的研究来看一般通过纯节食减肥或药物减肥一个月体重下降1/10或以上者得脂肪肝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一旦停止体重反弹也会非常快。目前许多年轻人患脂肪肝的原因就是盲目减肥引起的。

4、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 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如重症营养缺乏病人表现为蛋白质缺乏性水肿,体重减轻,皮肤色素减退和脂肪肝,在给予高蛋白质饮食后,肝内脂肪很快减少;或输入 酸后,随着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脂肪肝迅速消除。

5、糖尿病脂肪肝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病人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人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这类病人一方面积极采取病因治疗,另一方面要求低糖低脂肪低热卡及高蛋白饮食,病人脂肪热卡占总热卡的25%以下为宜。

6、药物性脂肪肝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硷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此类脂肪肝应立即停用该药,必要时辅以支持治疗,直至脂肪肝恢复为止。

7、妊娠脂肪肝

多在 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临床表现为严重呕吐、*疸上腹痛等,很难与暴发性病*肝炎区别。及时终止妊娠可使病情逆转,少数可经自然分娩或剖腹产而脱险。

8、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性肝炎病人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控制感染后或去除病因后脂肪肝迅速改善,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脂肪肝属于一种病理现象,不需要单独作为一种病来治疗,也绝非无药可医。当你发现有脂肪肝时,医院认真检查,找出病因,对因治疗,绝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三、按病理学进程分类

根据病理学进程,可将脂肪肝分为:

早期——单纯性脂肪肝。

中期——脂肪性肝炎。

晚期——脂肪性肝硬化。

脂肪肝要方

组成郁金15克,丹参30克,枳实12克,泽泻20克,大*10克,赤芍15克,虎杖15克,香附15克。

功效疏肝化湿,活络泻浊。

主治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急性脂肪肝。

方解方用郁金、香附疏达肝气兼以活络,丹参、赤芍活络通经兼以凉血,大*、枳实清泻湿浊,泽泻、虎杖清利湿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剂连煎两次,所得药液混合后,共毫升,上午10时及晚睡前各服毫升;或将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日服3次,每次3~4粒。可连服3~6个月。

加减肝郁湿浊型可加柴胡12克,青皮12克;湿热内壅型可加半枝莲30克,川楝子15克;虚实相兼型可去大*,加莲子30克,山药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大便干者可加重大*剂量至30~50克;小便*者加车前草20克,竹叶12克;肝功异常或乙肝病*阳性者加蚤休12克,半枝莲30克;脾湿盛,少食脘胀加白术15克,砂仁5克,莲子20克。

临床应用

1、本病要在超声影像检查及肝功、血脂、血糖等检验后进行辨证治疗及调养善后。

2、本病的产生是以湿浊内壅为主,应分清湿浊兼热及湿浊与肝阴虚并存,所以要在辨证前提下注意祛湿浊不可伤肝气,更不要伤及肝阴。对兼肝阴虚的治疗更要注意养肝阴不可助其湿浊。

3、治疗中始终要保持大便的通畅,在不兼肝阴虚的情况下,大*剂量可适当增加,短期内大便日排泻2~3次,以促进湿浊的清除。

本文转自互联网

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侵犯您著作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出处

中医中药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hy/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