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精神,浙江省表彰了一批无私奉献、德技双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我院范永升教授荣获浙江省“医师终身成就奖”,并受到省委书记袁家*、省长郑珊洁等领导亲切接见。

范永升教授画像

范永升,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曾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病有深入研究。他善于传承创新,所建立的从“*瘀虚”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理论及临床治疗方案,成为行业临床路径,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他作为 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就诊病人来自国内外,深受好评。医院风湿科已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他提出“浙派中医”及其十大流派、八大特色,得到中医行业的广泛赞誉。

他创新教学理念,主编《金匮要略选读》、《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等教材、著作16种,已培养博士、硕士生余名,大多成为中医风湿病领域的骨干。他还领衔荣获首届“全国高校*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以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孜孜不倦

博极医源习经典

《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被古今医家赞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从浙江中医药大学老校长何任先生开始,浙中医大的《金匮》研究一直处于 地位,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何老就出版《金匮要略白话解》和《金匮要略归纳表》。

“好像是80年代左右,国家卫生部挑选十本中医经典著作,作为重点研究项目,而由何老牵头,我们学校接下了研究整理《金匮》的任务,那时候我研究生毕业,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范教授说起了他与这本书的不解之缘,时间一下子被拉回到半个世纪以前,当时还“初出茅庐”的范教授,与其他7人组成一支队伍,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寻找、对比、校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大概用了6年,终于在年出版了《金匮要略校注》一书,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在全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范教授略过了无数的艰辛,一切的披肝沥胆似乎也不足为外人道也,从他那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有对于目标的执着以及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除了对中医古籍的研究,范教授还长期从事《金匮要略》等中医课程教学,主编了 及中医药行业第7-10版《金匮要略》教材四种,年作为 完成人,“中医经典课程继承与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说起对于《金匮》的教学,范教授有很深的见解,他创新编写体例,在每一段原文后,都加入了“辨证思路要领”板块,有利于学生掌握张仲景辨治疾病的规律与要领。范教授说:“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我们也许可以把张仲景的这些条文站在更加高的角度去理解,写出更加通俗的《金匮》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地学习。”他还以《百合狐惑阴阳*》篇的内容为例,“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这是百合病固定的症状,但还有心神不安及饮食行为失调的症状,如‘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掌握特点,随症治之。”

言传身教

铸大爱授业解惑

中医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书本上记录的都是一些典型的症状,临床要求更灵活,更懂得变通。

“比如干燥综合征,病人会有口干、眼睛干,泪腺分泌不足,免疫功能异常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病人舌红少苔,应该用养阴方法治疗。”范老和我们讲起同学跟他门诊的一些小案例,“临床上也有一些不典型的病例,病人说自己口干,但舌不红,也没有少津的情况,这就需要辨证论治了。阳气虚不能向上蒸发津液,也都会导致此类症状。因此我会指导学生治病时要辨证施治,抓住核心,举一反三,不能拘泥于书本。我们不能一味地用一贯煎等养阴药,而是加菟丝子,仙灵脾这些温肾阳的药,蒸腾津液,从而改善口干等症状。”

范教授还说了经常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久病必瘀,怪病多痰。这些病人通常舌质偏暗,加以丹参、郁金、桃仁等药,效果大大增加,从而在临床上验证了理论。就像酸枣仁汤治疗失眠效果不佳时,可以用血府逐瘀汤。如此,学生的思路得以开阔,避免过于形而上学,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除了传授医术,医德也是范教授强调的重中之重。大医精诚不是嘴上说说,而要在看病的时候体现出来。

范教授语重心长地和我们说:“一些贫困的病人,我们就不要开炮山甲、龟版等一些价格昂贵的药,可以应用一些价格低廉,但是也有疗效的药,就像肾盂肾炎可以选择用一些车前草、半枝莲等,改善他们症状的同时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不仅如此,还要耐心地听病人的陈述,耐心地解释,病人可以感受到医生对他们的用心,矛盾自然而然就少了。”

对于病人如此,对于自己的学生,范教授更是关心。94级某一个同学患病期间,医院,还为其解决单独住宿的难题;95级的某硕士生就读期间家庭困难,孩子又得了重病,范教授不仅解囊相助,还发动同学、教师捐款,帮助其渡过难关。现在他还利用晚上时间参加同学的读书会,给他们作指导。

星兴夜寐

专注风湿病研究

范教授在年由国家公派赴日本国立佐贺医科大学留学,至此开始了近30年对风湿病特别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范教授提出了热*、血瘀、阴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主要环节,解*祛瘀滋阴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治法的学术观点,并创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系统性红斑狼疮过去一般都用清热解*方法治疗,但对有些病人疗效并不理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根据温病理论并结合临床实际,发现不少这种病人伴有血瘀、阴亏的情况,于是采用解*祛瘀滋阴法,疗效明显得以提高,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副作用。他根据临床经验制定了基本方以及病人不同的体征和表现的随症加减治疗方案,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2家医院推广应用,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万多人次,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副作用。该方案已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路径发布,成果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范教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之余,长期以来坚持每周三个半天以上时间参加临床,其中2个半天门诊,1个半天病房查房及门诊医疗。他中医理论功底扎实,勤于学习与探索,重视传承与创新,诊疗技术精益求精。在临床上除诊治内科常见病外,几十年来一直围绕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症、硬皮病、皮肌炎、白塞氏综合征、银屑病等风湿免疫病,开展临床诊治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明显,深受病人欢迎。每次门诊总是门庭若市,许多病人来自安徽、江苏、广东、黑龙江,有的来自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了满足远道而来病人的需要,他总是一再加号,仅仅半天诊疗人数就达40人以上,有时上午门诊会一直拖到下午1时才下班,深受患者的好评。范教授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时时为病人着想,对于生活困难的患者,他常常免除其专家诊疗费。

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率先建立中医风湿科,医院风湿科是卫生部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干部保健会诊专家,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范教授作为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年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专家,已培养、指导了多名学术继承人,另外,已培养中医内科硕士、博士毕业生81人,这医院成立了风湿科,医院的技术骨干。谈到自己学生的一些成就时,他脸上的欣慰与自豪难以掩饰。

大医者,唯精与诚也,这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亦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不自矜,不自傲,范教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己为人,皆可称大医也。

END

编发

*委宣传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tp/1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