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报道有减少的趋势,但仍然居各种恶性肿瘤发生率之首。50年代诊治情况基本上是诊断胃癌就等于宣布死亡。进过此后的60多年努力,胃癌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恶性肿瘤逐渐被人们全面认识,在治疗效果方面根治术后5年的生存率已经突破50%,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喜人的成果。今天我们来看看湖南省医院 肿瘤防治专家是怎样来治疗胃癌的吧。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生部位包括贲门、胃底、胃体、幽门。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胃癌排名第五,而在肿瘤相关死亡中胃癌排名第三[1]。

潘敏求教授为湖南省医院 肿瘤防治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在中医药治疗肿瘤方面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学习,聆听教诲,现将潘老治疗胃癌的学术经验总结如下。

01病因病机

癌病是发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一类恶性疾病,多由多种致病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的恶性疾病。

胃癌主要见于中医文献“胃反”“反胃”“翻胃”“膈证”“积聚”等范畴。情志不舒,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司,痰凝气滞,热*血瘀,交阻于胃,积聚成块,是胃癌的主要病因;而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原因。《灵枢·五变》载:“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由寒气在内所生也,气血虚弱,风邪搏于脏腑,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由此可见,外感六邪从皮毛及脏腑,脏腑受损,阻滞气机,脾胃升降失常乃成病。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胃反候》载:“荣卫俱虚,其血气不足,停水积饮,在胃脘则脏冷,脏冷则脾不磨,脾不磨则宿谷不化,其气逆而成胃反也。”强调荣卫俱虚,血气不足在致病中的作用。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噎塞反胃关格源流》对反胃的病机做了系统总结:“反胃原于真火衰微,胃寒脾弱,不能纳谷,故早食晚吐,晚食早吐,日日如此,以饮食入胃,既抵胃之下脘,复返而出也。若脉数,为邪热不杀谷,乃火性上炎,多升少降也。”潘老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把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归为“瘀、*、虚”3个方面,即“多因致病,因虚致癌,癌*致病,因癌致虚,虚实夹杂”,其中外邪伏*和七情瘀*是肿瘤发生的两大主要病因;多因交合,瘀*内生是肿瘤发生的核心驱动程序;脏腑失调,正气虚弱是癌*致病的病理基础;机体抵抗力低下是癌变的关键;郁痰瘀*互结是肿瘤发展的核心病机;癌*未清是肿瘤术后复发的主要病机;癌*旁窜是肿瘤术后转移的关键病机。

02辨证论治

2.1术后元气损伤,气血亏虚,宜补益气血为主手术是胃癌的 治疗方法,可完全治愈肿瘤,但术后患者气血亏虚,常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头晕、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甚至细弱等。潘老认为此类患者,气血亏虚,正气未复,治疗以扶助正气为主,祛邪次之。潘老高度重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发病理论,注重把握好扶正与祛邪的尺度。脾胃相连,共为表里,为后天之本,胃属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潘老强调胃癌术后患者的治疗应以健脾和胃、调整气机为主,继之以补脾益气、健胃消食、化瘀散结为主,佐以补肾健脾、益气生血、疏肝和胃。临床中,潘老以四君子汤加减补益脾气。方中以西洋参、*芪、白术、茯苓、陈皮等补气健脾;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香附、郁金、莪术理气活血化瘀;重楼、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

2.2化疗期间,正邪相争,扶正解*为主化疗药物在杀伤及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其产生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是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某些药物的限制性*性反应,由此导致患者不能耐受化疗,造成化疗药物剂量及疗程的更改,甚至不能完成后续的治疗。化疗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纳呆、自汗、盗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等症,“脾为后天之本”,《内经》云:“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床中潘老以经验方脾肾方加减,善用人参、*芪、白术、茯苓、山药等补益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肾为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潘老认为骨髓抑制与肾精受损、缺乏来源有关,化疗药物引起骨髓抑制明显者治疗宜以健脾补肾生髓为主,临证中以枸杞子、女贞子、山茱萸补肾阴,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等以补肾阳,补骨脂、牛膝、骨碎补等以补肾壮骨,血虚明显者,常辅以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

2.3放化疗后,正复邪存,应调补脾肾脾胃互为表里,纳运协调,燥湿相济,升降相因。潘老认为胃癌患者消化道功能减退和免疫功能降低,放化疗可使脾胃更虚,甚至脾虚及肾。因脾胃健运依赖肾阳的温煦、肾精的充养,故潘老治疗肿瘤强调保护胃气,正所谓“留一分胃气则留一分生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健脾和胃、温补脾肾为大多数胃癌患者放化疗后的治疗大法,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肿瘤复发及转移。

2.4扶正祛邪,平调阴阳,随证加减潘老在临床中特别强调个体化用药,因人而异,随证加减,或急则治标,或虚则治本,或标本同治。如肿瘤合并消化道梗阻,病程短,病情急者,在原发肿瘤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生大*、芒硝等;病程长,病情反复,常伴有便秘、腹胀、腹痛者,加枳壳、厚朴、肉苁蓉等;肿瘤晚期由于自身的消耗及慢性失血者,常见气血亏虚之象,治疗宜以扶正补虚为主,常以四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以补益气血、补脾生血;肿瘤合并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者,症见胸闷气促,不能平卧,或腹胀满甚,双下肢水肿者,临床常选用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减以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潘老在临床中从不忘扶正与解*抗癌并用,“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盖恐过于攻伐,伤其气血也”,强调机体阴阳的平衡;用以*攻*之虫类药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以解*抗癌,如蜈蚣1条(去头足),或者全蝎3g研末冲服,但因虫类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不建议患者长期服用,嘱定期更方。

2.5定期检查,调摄饮食,未病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潘老在临床中特别强调“未病先防”,注重肿瘤的预防,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强调高危人群的筛查。如胃癌的高危人群常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规律、饥饱失调、恣食肥甘厚腻、暴饮暴食、嗜食烟熏和/或煎烤类食品、食用霉变食品、吸烟酗酒),确诊有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病变者;或多年前因胃良性疾患做胃大部分切除、近期又出现消化道症状者。此类患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或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潘老根据《内经》中“未病先防”理念,临床实践中强调患者注重正气的调摄,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及“养正邪自除”。

03典型病案

*某,女,54岁。患者因“上腹部饱胀不适”医院就诊,行CT检查示“胃体部肿块,考虑胃癌可能性大”,年11月在该院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胃大部分切除标本:“(胃体)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溃疡型,肿块大小约15cm×13cm×06cm,浸润胃壁肌层,胃壁神经束支可见癌侵犯,标本两切缘及大网膜未见癌浸及,胃小弯侧淋巴结(0/10),胃大弯侧淋巴结(0/2)未见癌转移,(胃底)间质瘤伴平滑肌分化,极低危度,肿瘤直径约08cm,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未见分裂象”,术后病检示“(胃体)低分化腺癌,灶区伴神经内分泌肿瘤Ⅰ级分化及印戒细胞样癌改变,(胃底)黏膜满血浅表活动性炎”,免疫组化:CK7(+)、CK20(++)、Villin(+++)、CEA(+)、CgA(+)、Ki67(+)、PAS(+)。在该院行6周期化疗,末次化疗时间为年3月22日,化疗结束后患者感神疲乏力、精神差,于4月22日求潘老行中医治疗。症见:进餐后胃脘胀痛不适,双下肢乏力,纳差,夜寐欠安,小便调,夜晚大便频,每晚2~3次,质软成形,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中医辨证:脾气亏虚,胃失和降。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明*参10g,*芪2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法半夏9g,灵芝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鸡内金5g,麦芽15g,吴茱萸3g,*连3g,姜*5g,白花蛇舌草20g,甘草5g。每天1剂,水煎服,共30剂。5月20日二诊:患者服药1个月后,胃脘部胀痛较前好转,进食半流质饮食后无胃脘部不适,现症见四肢末端麻木不适,寐欠安,小便调,夜晚便频,每晚1~2次,质软成形,色*。舌淡红,苔白,脉细。以扶正消瘤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明*参10g,*芪20g,白术10g,茯苓10g,灵芝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重楼9g,全蝎3g(超微、兑服),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5g。之后每1~2个月门诊随访,原方随症稍作加减,多次复查CT及胃镜未见明显复发及转移征象。末诊时间为年11月23日,患者诉偶觉手掌麻木,但较前明显好转,纳可,夜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继续守方治疗,生活质量良好。

按:本例患者以进餐后胃脘胀痛不适为主症,胃癌术后行6周期化疗。中医理论认为化疗对机体的*副作用可以看成是外邪侵犯,使人体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障碍。潘老认为此患者病情有以下两个特点:(1)患者胃癌术后、化疗后,正气尚未复原;(2)化疗药物存在*副作用。脾胃一阴一阳,一升一降,相互为用,转化输送水谷之物之精微化生营血,滋养全身四肢百骸,共为人体后天之本;由于以上两因素致患者纳差,营血不生,气血亏虚,脾阳不化,故见神疲乏力,胃脘胀痛不适,根据“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的生理特点,故潘老选用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之代表方六君子汤方加减治疗。方中六君子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味甘性平之明*参补中健脾益气;甘温之*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白术燥湿健脾,健运中州,增进纳食,化生营血;甘淡平之茯苓,既可祛邪,又可扶正,与*芪相须为用,加强其健脾益气渗湿之功;温燥辛散之法半夏,入脾胃二经,燥湿而化痰浊,和胃降逆,与陈皮配伍,加强和胃降逆、化痰除湿之功;甘平之灵芝补气安神;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滋补肝肾之阴;吴茱萸、*连合用,取左金丸辛开苦降之意,肝胃同治;姜*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直击胃癌原发病灶;白花蛇舌草解*散结,以控制肿瘤进展;配伍健脾养胃之鸡内金、麦芽健胃消食,既能解*抗癌,又无伤胃之弊;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全方使得脾胃之气得以顾护、中州得健,扶正固本,益气则气血充,消化功能强健,解*则邪*无所稽留,化瘀则经络畅通,使得正气通达,邪有出路。谨守病机,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时间延长。患者二诊时,症状较前缓解,以四肢末端麻木不适为主,考虑系胃癌用化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以甘温之当归补血活血,辛温之川芎活血行气,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3药合用,共奏通经活络之功;炮干姜温中焦脾胃,驱散里寒;甘寒之蒲公英清热解*,消肿散结;莪术破血行气,消瘀止痛,使气机通畅,气血畅行;菝葜、石见穿解*散瘀,常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抗癌治疗,以期达到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

作者:刘佳琴,杜小艳指导:潘敏求

改编自:《潘敏求治疗胃癌经验》

新媒体编辑:李帆影

长按







































中科白癜风微博
如何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tp/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