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上皮性癌的中西医维持治疗研究进展
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中医具体治疗概述 中医对于卵巢癌有独特的认识,《医林改错》有言:“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有气管,血有血管。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中医认为卵巢癌不离气虚、寒凝、血瘀、痰结、癌*,经过手术和化疗,患者常处于正气亏虚,余*未清的状态,在维持治疗中,提倡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扶正攻邪兼施,根据正邪关系调整用药。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 中医认为卵巢癌包含在“癥瘕”、“积聚”等范畴内,中医维持治疗以辨病结合辨证为原则。经过手术、化疗后,尽管处于临床上的无瘤状态但多数患者存在气虚血瘀、残留癌*等情况。癌*是肿瘤的特异性致病因子,是风、火(热)、痰、瘀、湿、寒等互相搏结及心神异常的进一步孳生之邪,是促进癌症发生、发展的特异性邪气,癌*又可伤及正气,进一步生成病理产物,与痰、瘀凝结,甚至转移至其他器官组织。 癌*孽生于卵巢,癌*浸淫,伤及正气,阻碍气血经脉运行,而生瘀、痰,加之寒邪收引,血瘀进一步加重,四种病理因素进一步胶着而成积块,即具有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的特点,多由内生,长期蓄积,伺机而发,也具有伏*的特性。癌*乖戾猖獗,最易化热,积块一旦形成则快速生长,原发于卵巢的癌*称为“母*”,其传舍于经络,留滞于脏器,化为“子*”,与其他病理因素糅杂,形成转移瘤。 中医药治疗大法 2 针对卵巢癌的病机特点,治疗常采用解*、攻*、益气扶正、活血、温阳的治法。 解*法常用清热解*药物以抑制癌*的活跃性,降低对阴液的损伤,如白花蛇舌草、重楼、白英、半枝莲、鲜龙葵等。 攻*法常用有*中药在适量应用,严格配伍的前提下,利用其猛烈药性攻邪,虫类药在此法中应用较广,因其善于走窜,兼有搜刮络脉余*,通络散结之效,如全蝎、水蛭、蜈蚣、僵蚕、土鳖虫等。 “瘀”历来被看做卵巢癌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唐容川《血证论》有言:“故凡血癥,总以祛瘀为要”,故而活血解*之法常常应用,活血药中常用桃仁、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破血消积。常用方桂枝茯苓丸等。 正虚时应注重扶正培本,重视脾肾。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乃先天之源,寓真阴而含真阳,五脏阴阳均有赖于脾肾,健脾益肾,扶正益气,有利于改善身体虚弱状态,*芪、*参、山药、白术、茯苓补脾气,既可防止活血药加速癌细胞转移,又可助力祛邪,常用枸杞子、女贞子、五味子、鹿角胶补肾填精,温补肝肾。 温阳药与扶正药、活血药常在中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相互配伍使用,温阳药常用如肉桂、桂枝、附子等。唐代王焘总结的前人治疗腹部包块的处方中,一半的方子使用了温阳药,包括桂枝、附子、肉桂、细辛、吴茱萸、小茴香等,以温通下焦,温化积聚。 中医药常由方 2 有研究发现温阳益气健脾汤剂结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能够显著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化疗不良反应。 桂枝茯苓丸、理冲汤、少腹逐瘀汤、大*蛰虫丸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上述方剂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具有温阳、扶正、活血作用。 下期将就中西医维持治疗各自侧重点进行归纳总结与展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tp/5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妙方中的红皮鸡蛋夏枯草石见穿
- 下一篇文章: 癌症患者做完手术后,为什么癌细胞会卷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