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精选案三十五胃癌胃低分化腺癌术
胃癌 胃癌(胃低分化腺癌术后)病例 罗某,女,75岁。 初诊(年6月28日)主诉:胃恶性肿瘤根治术后2个月。 现病史:年4月27医院行“胃恶性肿瘤根治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后病理示: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淋巴结转移(1/12)。术后化疗1次。现神疲乏力,腹胀,胃纳尚可,夜寐欠安,大便日行2次,尚成形。舌红,苔薄,脉细弦。 辅助检查:6月26医院查红细胞3.41×/L↓,血红蛋白91g/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胃癌术后。 证候诊断:脾虚湿阻,痰浊凝结。 西医诊断:胃低分化腺癌术后。 治法:健脾化痰,调神抗癌。 处方:调神解郁汤、六君子汤、二陈汤加减。 柴胡6g,赤芍9g,忍冬藤30g,连翘9g,白术9g,白茯苓12g,当归9g,炙甘草4.5g,制半夏9g,陈皮4.5g,*参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藤梨根30g,炒酸枣仁12g,远志6g,淡竹茹9g,麦冬12g,制厚朴5g,鸡血藤15g,枸杞子15g,鸡内金9g 服用1周,每日1剂,水煎温服。 嘱患者:注意饮食宜忌,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此方随证加减治疗1年余。 二诊(年9月6日)患者近有腹胀,大便日行3次,成形,胃纳尚可,夜寐安。舌红,苔薄,中有裂纹,脉弦。再拟原法续进,处方如下。 柴胡6g,赤芍9g,忍冬藤30g,连翘9g,白术9g,白茯苓12g,当归9g,炙甘草4.5g,制半夏9g,陈皮4.5g,*参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藤梨根30g,鸡内金9g,大腹皮9g,蒲公英30g,枳实6g,煅瓦楞子15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温服。 此方随证加减治疗1年余。 三诊(年2月7日)胃纳可,饮食稍有不慎,易胃脘胀满,嗳气,大便日行2~3次,成形,夜寐安,夜间时有头摇,晨起小腿肿胀。舌红,苔薄,中有裂纹,脉弦。再拟原法续进,处方如下。 瓜蒌皮12g,薤白9g,制半夏9g,丹参12g,柴胡6g,*参12g,白术9g,白茯苓12g,炙甘草4.5g,赤芍9g,忍冬藤30g,连翘9g,藤梨根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制厚朴6g,旋覆花9g包煎,佛手6g,陈皮4.5g,珍珠母30g先煎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温服。 此方随证加减治疗4月余。 四诊(年6月21日)咳嗽、少痰,咽痒,痰难咯出,胸闷,双目模糊,畏光、畏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脑供血不足”。胃纳可,饮食、服药不当易腹泻,日行1~2次则停,近二便调,夜寐安。舌红,苔薄,脉细。再拟原法加减续进,处方如下。 瓜蒌皮12g,浙贝母9g,紫苏子9g,苦杏仁9g后下,桔梗6g,牛蒡子6g,制厚朴6g,炙甘草4.5g,金银花9g,连翘9g,藤梨根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麻*根4.5g,炙麻*4.5g,薤白9g,制半夏9g,丹参12g,柴胡6g,白术9g,白茯苓12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温服。 此方随证加减治疗2个月,患者咳嗽好转,再予前法调治。 五诊(年2月1日)患者因早搏、左室传导阻滞于1月25医院行心脏起搏器安置术。近有口干、嗳气、胃纳可,大便日行2次,首次成形,第二次不成形,夜寐可。舌淡,苔薄白,脉细。再拟原法加减续进,处方如下。 旋覆花9g包煎,制厚朴6g,制半夏9g,陈皮4.5g,白茯苓12g,淡竹茹6g,枳实6g,佛手6g,藤梨根30g,蒲公英30g,*连6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瓜蒌皮12g,薤白9g,丹参12g,柴胡6g,赤芍6g,白芍6g,川石斛12g先煎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温服。 患者目前于陈师处就诊已6年余,仍持续中药调治。现虽年事已高,仍寐香纳馨,生活如常,已超5年生存期,安享天年。 初诊之时,患者高龄,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湿浊内生,痰瘀凝结而发病。胃癌术后,正气受损,气血生化不足,故见乏力、贫血表现。治疗以健脾化痰,调神抗癌。陈师治疗恶性肿瘤,首重调气。方中以柴胡、赤芍、忍冬藤、连翘为主药。柴胡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忍冬藤清热解*、疏风通络,连翘清热解*、消痈散结;配伍半枝莲清热解*、散瘀消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消痈散结,藤梨根祛风除湿、清热抗癌,共奏疏肝理气、清热解*、消肿抗癌之功。方中合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白茯苓甘淡渗湿;半夏辛温而燥,为化湿之要药,并擅降逆和胃;陈皮理气降胃,燥湿化痰;淡竹茹清热化痰;制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因患者有气血亏虚之证,予当归滋阴养血,麦冬养阴生津,鸡血藤甘温补血,枸杞子滋阴益肾,鸡内金健胃消食,兼具抗癌之效。酸枣仁、制远志宁心安神以助眠。全方配伍,攻补兼施,扶正与祛邪并用。年9月6日复诊时,因腹胀,方中予枳实、大腹皮行气宽中、化痰除痞,蒲公英清热解*,煅瓦楞子制酸护胃。年2月7日复诊时,患者痰瘀阻滞,胸阳不振,故予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再合调神解郁汤行气解郁,调神抗癌;异功散益气补中,理气健脾。方中旋覆花、佛手疏肝和胃、降气止呕。年6月21日复诊时,患者嗳气已除,合并支气管炎,前方去降气止呕之旋覆花、佛手,予“银翘散”加减辛凉解表、清热解*,浙贝母、紫苏子、苦杏仁下气消痰、润肺止咳,炙麻*辛温发散、麻*根甘辛收敛,两药合用,宣肺平喘,透邪外出,而无发散太过之虑。年2月1日复诊时,患者行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予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六君子汤加减健脾化湿;调神解郁汤清热解*,调神抗癌;枳实、佛手行气宽中、化痰除痞,蒲公英、藤梨根清热除湿。方中半夏、*连取半夏泻心汤方意,与旋覆花同用,和胃降逆,散结消痞。患者胃癌属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且有淋巴结转移,提示恶性程度高,病情较重。因年高体弱,不能耐受,术后仅化疗1次。之后长期以“调神解郁法”中医药调治,通过调神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现已超5年生存期,可见中医药治疗确有良效,较之西医治疗又无明显副作用。病例 张某,女,41岁(年)。 初诊(年2月26日)主诉:胃癌术后1年。 现病史:年2月3医院行“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病理示:胃癌T3N3aM0,ⅢB期,低分化腺癌,浸润溃疡型,肿瘤大小3cm×2.5cm×1.5cm,淋巴结转移(9/25),肿瘤浸润至浆膜下层,脉管内见癌栓,有神经侵犯。术后1年行放疗、化疗,1个月前用药结束。现口气较大,胃纳可,喜温食,食后嗳气,肠鸣亢进,矢气多,饭后偶有腹泻,平素大便日行1次,成形,若腹泻则大便日行3~4次,便溏。背痛,畏寒肢冷,夜寐偶有失眠,小便可。末次月经2月5日(×3日),量可,色正,腹痛,经前乳腺胀痛。舌淡,苔微腻,脉沉细而弱。 辅助检查:年2月23医院胃镜示:食管粘膜略充血、水肿,贲门开闭可,胃内呈毕Ⅰ式术后改变,残胃粘膜略充血水肿,吻合口通畅,粘膜充血水肿,肠侧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指标CA19-9、CA12-5、CA、CA72-4、CA50、CA、CEA均未见异常。肝功能:ALP.1U/L↑,前白蛋白mg/L↓,余未见异常。血常规:血小板×/L↑,余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胃癌术后。 证候诊断:肝胃失和,痰瘀热结。 西医诊断:胃低分化腺癌术后。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散结。 处方:调神解郁汤、异功散加减。 柴胡6g,赤芍6g,忍冬藤30g,连翘9g,白术9g,当归9g,白茯苓12g,炙甘草4.5g,制厚朴6g,佩兰9g,藤梨根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鸡内金9g,*参12g,陈皮4.5g,广郁金9g,制香附9g,夏枯草12g,玄参9g,苦杏仁9g后下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温服。 医嘱:注意饮食宜忌,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以此方随证加减,治疗个月。 二诊(年5月27日)年5月19医院查肿瘤指标,CA19-9、CA12-5、CA、CA72-4、CA50、CA、CEA均未见异常。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 脱氢酶IU/L↓,游离脂肪酸0.65mmol/L↑,GGT10.2U/L↑,前白蛋白g/L↓,余未见异常。B超示胆囊内胆固醇结晶可能。现腹泻、腹痛已除,嗳气、矢气明显减少,胃纳可,夜寐安,二便可。舌淡,苔薄,脉细弦。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2月26日方去佩兰,加金钱草30g、海金沙12g包煎。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温服。 以此方随证加减,治疗1年余。 三诊(年9月22日)8月2医院体检示:甲状腺双叶结节(0.2-0.3cm),胆囊多发息肉,大者0.7cm×0.5cm,右肾囊肿,大者1.3cm,双侧乳腺纤维囊性变。血小板×/L↑。肿瘤指标CEA、AFP、CA19-9、CA12-5、CA未见异常。近有后背酸胀不适,劳累后加剧。胃纳可,夜寐安,二便可。舌红,苔薄,脉弦。再拟原法加减续进,处方如下。 柴胡6g,赤芍6g,忍冬藤30g,连翘9g,当归9g,白茯苓12g,炙甘草4.5g,藤梨根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参12g,陈皮4.5g,广郁金9g,制香附9g,夏枯草12g,玄参9g,丹参12g,浙贝母9g,桑寄生12g,川续断12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温服。 患者目前持续于陈师处中药调治已4年余,接近5年生存期,平素生活、工作如常。 初诊之时,患者胃癌术后,病理性质为低分化腺癌,且有淋巴结转移,并有神经侵犯,病情较为严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考虑为肝胃失和,痰瘀热结。治疗拟疏肝解郁,清热散结为法。陈师治疗恶性肿瘤,遣方以柴胡、赤芍、忍冬藤、连翘为主药。柴胡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忍冬藤清热解*、疏风通络,连翘清热解*、消痈散结,上述诸药配伍共奏疏肝理气、清热解*之功。方中夏枯草、玄参、浙贝母为陈师治疗癥瘕积聚常用药对。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夏枯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三药配伍加强清热散结之效。半枝莲清热解*、散瘀消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消痈散结、利水消肿;藤梨根祛风除湿,清热抗癌;鸡内金健胃消食,兼具抗癌之效;“血分之气药”广郁金行气解郁,与理气宽中之制香附、燥湿除满之川厚朴共用,加强调畅气机之力。方中合异功散健脾补中,行气化湿。*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白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助运;陈皮理气降胃,燥湿化痰;制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当归滋阴养血,补血活血。全方配伍,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清热散结。年5月27日复诊时,患者诸症缓解,苔腻之相已除,故方中去芳香燥湿之佩兰,加金钱草、海金沙,与方中原有之鸡内金、广郁金,组成清热利胆、化结通利之“五金汤”以消胆囊结晶。年9月22日复诊时,患者检查提示血小板增高,故予丹参凉血活血。后背酸胀不适,予桑寄生、川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本案充分体现了陈师“调气为要”的辨证思想,用药始终不忘固护脾胃,“留得一分胃气,则留得一份生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tp/7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钱伯文对原发性肝癌的辨证论治
- 下一篇文章: 验案精选案四十一肝癌原发性肝癌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