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院蒋健

《左传·襄公十一年》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虽说如今疝修补片已广泛运用,但如能在疝气早期及时干预、对症处理,使病情不发展扩大,广大男性患者也无须日后受“补轮胎”之苦了。

(接上文)

案2.陈男,77岁,年10月24日就诊。

主诉:小肠气3年,腹腔内容物突出于左侧阴囊内,查看如鸡子大,如用力则更突出,需用手按压住,长期大便困难,但不成形,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

处方:*芪30g,生白术12g,萆薢12g,小茴香6g,橘核12g,泽泻12g,川楝子9g,毛柴胡6g,乌药9g,五味子9g,生山楂9g,肉苁蓉30g,7剂。

二诊(11月7日):服上方初几日大便通畅,后数日又艰难,大便通则疝气轻,望诊疝气较上次有所缩小,舌脉同上。

原方加荔枝核12g,当归30g,决明子30g,10剂。

三诊(11月18日):今日查看,鸡子大疝气已消失;但据患者讲,傍晚时分尚有些许突出如拇指大。大便基本通畅,惟近2日似又觉难。

原方减决明子,加瓜蒌皮30g,7剂。

案3.叶男,55岁,年8月18日就诊。

主诉:左侧时发疝气,乏力时更易突出,按之肾囊自入,此症已有两年余;睡眠欠佳,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腻,脉细弦。年3月27日B超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

处方:*芪12g,生白术12g,萆薢12g,小茴香6g,橘核12g,泽泻12g,川楝子12g,毛柴胡12g,乌药9g,山楂12g,苍术12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石菖蒲12g,枣仁15g,7剂。

二诊(8月25日):服药后疝气即收,并在服药期间未再发作过,惟右腹股沟处觉重感,睡眠改善。

原方*芪增至30g,14剂。

年3月26日随访:是日患者因其它病前来就诊时诉服上药以来,疝气一直未曾发作过,这样长期间的安稳,为过去所未曾见。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所以古人有云:“疝病未有不本于肝者”。方中乌药、茴香、桔核、川楝子、毛柴胡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佐以山楂酸入肝,收涩固脱。《景岳全书》云:“治疝必先治气……气虚者,必须补气”,*芪、白术正为此用。《金匮翼》:“要之疝病,不离寒湿热三者之邪。”故以川萆薢、白术、泽泻利湿分清去浊。全方(石莲子因缺货未用,对该方疗效似乎影响不大)体现了疏肝行气、散寒利湿、补气收涩的作用。

附注:原方中毛柴胡别名金佛草、白芷胡、旋复梗、*花草、*柴胡。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和线叶旋覆花,有散风寒、化痰饮、消肿*、祛风湿之功效。《日华子本草》:止金疮血。《本草纲目》:治疔疮肿*。《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盐咳,盐吼,并冲米汁服。《天宝本草》:清肺除热,散寒去火。治呕喘咳嗽,吐衄,开窍通淋。《南京民间药草》:苗:祛湿,拔*,消肿,发散。《四川中药志》:止咳化痰,定喘除饮。治心脾伏饮,胁下胀痛,肺中痰结,唾如胶漆,及风气湿痹。《陕西中草药》:有舒筋活血作用。原方中石莲子别名甜石莲、壳莲子、带皮莲子。性味甘,涩,微苦,寒。功效清湿热、开胃、清心宁神、涩精、止泄。主治噤口痢,呕吐不食,心烦失眠,遗精,尿浊,带下。清湿热生用,清心宁神连心用。

(图文编辑李威)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tp/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