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书堂

小故事

故乡的洛神花

故乡村口的坡地上,初春三月栽下的洛神花,到如今己长得郁郁葱葱,紫红色的花萼就象一粒粒的红宝石,密密匝匝地嵌在翠叶里面,煞是好看,洛神花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栽种起来不需要特别的打理,它的根、叶子、花和果却是良药,花萼果实里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和矿物成份,有清心融火,止咳润肺,活血补血,美颜美容的神奇功效,腌渍过的洛神花还可当成蜜饯,酸甜可口,老少咸宜,是绿色的健康休闲食品。

大自然对故乡这片土地似乎特别怜爱,象洛神花这样可药可食的花花草草,在我们村里多地数不胜数,它们长在田头地角,长在塘堤溪岸,长在大山老林,有金银花,可治发疹、发斑、疮痈;白花蛇舌草,可治胃炎、积食;涩麻头可治肩周炎,祛湿镇痛、痢疾;满天生根,可治小儿*疸,降肝火;金樱子,固精止带,涩肠止泻;还有半枝莲、鱼腥草、臭屁藤、硬饭头、马齿苋、五叶神、石斛、绞股蓝......记得一童年的时候,墟上还有个中药材的收购站,年少的我和弟弟曾满山遍野地找寻采割下这些送去铺里换些零花钱。就是这些沟沟壑壑里毫不起眼的花草藤条树根,一个多世纪前,却曾源源不断地被送至湖南长沙,医治了无数病人,增加了乡亲的收入,同时也成就一个商号的崛起和繁荣。

故事还得从善书堂第三代先人经徽公(~.我曾袓父的曾袓父)钟徽公兄弟说起,清道光年间,钟徽公在湖南湘潭任同知(知府副职)一职,他把任职地坊间缺医少药百姓治病难的资讯带回家里,都说医者仁心,悬壶济世,身为“郎中"的经徽公在弟弟钟徽公的动员下,远赴湖南长沙,依托于家乡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开起了小商铺。在客家语境中有"九九常常"吉祥语,而健康常久,生命常久,是世人的美好愿望和永恒追求,经徽公给自己的铺子起了个吉祥的名字:"邱常记"药铺。由于医术的精湛,由于秉承的是平价,薄利的经营理念,邱常记药铺的生意风生水起,越做越大,小商铺变为大商铺,以至后来成为长沙街头医药界的大品牌。家乡从事上山采药,种药或到长沙投奔他生计的人也越来越多,经徽公生意成功后救贫济困,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在他年老荣归故里的时候,受医治,受救济的当地百姓感恩于他,赠送与他的湖南土特产小辣椒堆满了善书堂一个禾仓,当地知府为彰颂他的贡献,提请朝廷诰封他为"奉直大夫"(清官制中为从五品散官衔),同时特别题赠一块匾额与他,上书匡时经济"四个溜金大字(匡扶时局,经世济民),可惜这块匾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变卖给了广东的文物贩子,成为善书堂一大憾事。

经徽公回到由安故里,一边热心用他的一技之长为家乡梓叔看病,一边潜心整理他行医数十年的每个经验药方,用小楷工整地誉写在一片长约20宽约5公分的橘红色这些纸片上,再一排排贴到善书堂的墙上,让世人共享,让后人共享。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纸条看上去己被虫蛀地斑斑驳驳,但许多字迹至今依稀可辨。这些纸条正是钟徽公毕生心血、仁心所在,是一曲曲生命的赞歌,也是善书堂一代家族传奇的见证。药方很多,不妨略举一二:枳十消痞丸:枳十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补姜莲/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痊。枳十、*莲各五钱,人参、半夏、神曲各三钱,茯苓、干姜各二钱,鳖甲作引。朋友,你可知古之"痞"病为何病吗?2治女人面雀斑方:皂角、白芷、白芨各二钱,三奈二钱,白荮子五钱泥陀僧三钱藿香一钱研为细末每日清晨洗面后敷之有神效。爱美的女士不防试试,兴许脱胎为西施一枚。

钟微公年老的时候,把丘常记药铺受让给了他人,老商号的影响力和充足的原材供保障,让药铺的生意百年来长盛不衰,一直经营到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村里的作陶公是铺里中都籍一位配药师傅,回乡后国家安排到供销社工作到退休。经徽公一手缔造的实业及精湛的医术当时为什么没有直接往子孙传承,这件事让我一直纳闷,兴许是异乡生活的不易,兴许是儿孙忌讳这种直面生死的职业,己无从考证。

经徽公作为一个古时的大夫,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帮助许多人摆脱了病魔或死神的纠缠,而作为一个慈善的实业家,也接济许多人摆脱生活的困境,兴许是因果的轮回,他身后的一百多年,他曾孙的曾孙,我的哥哥汉忠刚出生即遭遇了一场人生大劫、重生。

年夏天,我哥降生了,未到足月,患病了,初始时吮奶无力,微烧,夜惊,数日后竞发展到牙关紧闭,嘴唇发黑,四肢抽搐,连啼哭的声音都很微弱了,乡里的医生来家后摇头走了,正当全家都六神无主,频临绝望的时候,我的叔公婶婆三人抱着内心的一线希望,抄山路连夜赶到几十里外的都康村,接回了叶药婆。药婆上了年纪,担心她出行不便,三人甚至备上了绑有腾椅的自制担架。药婆为大哥亲手熬制了汤药,按她老人的判断是"看能不能挺过今夜,挺过了就没事"。大哥服药后,呼呼入睡,几帖药后,竞奇迹般一天一天好转了。大哥所患之病叫"小儿脐风",(风寒从肚脐里进入),是一种极其凶险的难症,古医籍载道:"其源因剪脐受风,小肚有一筋,直上脐来,此筋到脐无救法,脐翻者不治,按药婆的说法,当时的状况己经十分险恶,筋线差半个指头长就爬升到肚脐。家人今天忆起这段往事,都禁不住还打个寒战,这些给予了我哥二次生命的人,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他们的名字叫丘林初、丘茂初、叶才玉和叶金娥(药婆)。

我哥儿时的遭遇,同时也给家人带来极大的震动,让善书堂后辈将来也成为叶婆婆这样妙手回春的医生,让善书堂先人雪藏了一百多年的衣钵得到传承,成为袓父和父亲内心深处十分强烈的夙愿,年我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五年后学成毕业,分医院。多年后,成长为主任医师,老年病科的主任,睡眠障碍综合症、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

我哥是个好大夫,医者父母心,他心里时刻装着他的病人,我们全家每每节假聚餐的时候,若一个电话呼来,他总要半巡而退,兄弟姐妹拟定出游计划常常因他临时爽约被搁浅。电影《你若安好》中有这么二句台词说得特别好:"病人把生命托付给了医生,我们只能风雨兼程",“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就是生与死的区别,这也正是哥哥心路历程和工作的真实写照。偶尔聊起一些病人由于没有提前预防或早诊而酿成重病直至失去生命,哥哥总是痛心疾首。由于儿时的经历,他对生命总是那么地敬畏。

国庆长假,我们全家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善书堂,乡村的面貌每年都在改变,儿时采药常去的后龙山己是葱葱翠翠,村中央的明代古塘在阳光下漾起碎金一片,是那么地祥和,人人都加入了新农村医保,不再象以前,总为患病的事情担心受怕,村里的长寿老人越来越多,七八十岁的老人仍劳作在田头,身体非常硬朗。尤为感到亲切和感慨良多的是:儿时的发小建安弟伟东哥两人做起中药材的农村淘宝,俨然成了乡亲眼里“土郎中",就如同当年的“邱常记",把故乡神奇的花草共享给了芸芸众生。

站在善书堂的大门前朝村口眺去,是一片片的洛神花树,红绿相间,美不胜收,在我的眼里,它们就象是一排排的哨兵,整整齐齐地列队站在村口,守护着父老乡亲们的健康。

"蝉噤荷蚕百草*,瑟瑟秋风透心凉。草木荣华成住事,洛神花靥让人狂",花,神花,洛神花,故乡的洛神花,美丽的洛神花!

作者:丘世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yl/1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