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肝在五行中属木,与春季相应,通于春气。类比春天树木生长和生机勃发的特性,肝同样具有条达疏畅、升发生长的特性。肝气疏通畅达则全身气机条达,进而推动人体全身血液、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脏器,促进消化系统正常工作、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调节人的情志等。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始发,人的肝气亦变得旺盛。若肝气不顺,与春天的生化之气不相合,就会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进而肝气上逆、气郁化火、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出现烦躁、易怒、眩晕、面赤,甚至中风昏厥等症状,这也是诸多肝脏疾病容易在春天加重和复发的原因。另一方面,利用春季人体机能的升发特性,正是保持肝气升举、调畅体内气机的 时节,故春季最宜养肝。

那么,春季如何养肝?简而言之,谨记“三少三多”。

少“壮火”,多“少火”

中医的“火”是人体保持气血平衡的一种状态,如果“火候”掌握不好,有所偏盛或亏虚,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帝内经》有“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的理论。通俗理解的话,“少火”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之火,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供给人体所必需;而超过人体生理需求的火便为“壮火”,属于病理之火,会消耗人体正气,导致疾病发生。

肝为阴脏,其性质是喜润喜柔,用阳喜温升、喜条达。按照中医“体阴而用阳”的道理,养肝一方面要适量选用温和补养之品,寓以“少火”之意,维护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另一方面需注意少用助火之品,以免“壮火”食气,形成阴虚阳亢。“壮火食气”多见于嗜美食厚味、醇酒辛辣之人。因此,春季养肝提倡多食谷、菽、菜、果等素食,用口味清淡的天然食品养肝滋阴。

对于本身存在“壮火”情况的人,如有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头昏脑涨等表现,可适当清火,但要避免使用大寒之品。不妨试试清肝饮(夏枯草5克、薄荷3克、白菊花5克;℃开水泡5分钟),既可以清肝明目,又可以疏肝解郁,是普遍适宜的清肝降火茶饮方。

少酸增甘

药王孙思邈《千金食治》记载:“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肝与酸相应,脾与甘相应。肝气过旺会制约脾的功能,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因此,春季养肝应遵循“少酸增甘”的原则,可以抑制肝气过于亢盛,同时培补脾气的亏虚。

“少酸增甘”不是单纯地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甜味食物。这里所说的“酸”和“甘”是从中医五行角度出发,凡是属收敛、固涩作用的食物皆归为酸味,如石榴、覆盆子等;具备补益、健脾、和缓作用的食物归为甘味,如山药、扁豆、核桃、菜花、莴笋、黑米、燕麦等五谷杂粮。春季饮食多以健脾益气为主,可选用大枣、山药、扁豆、瘦肉、鱼类、蜂蜜、姜、大麦、小麦等具备补益和缓功效的食物,搭配新鲜蔬菜以疏肝理气。

少怒多动

在春季保持心情舒畅和较高的运动量,更有利于机体适应春季的升发之象。情志状态是肝疏泄功能正常与否的关键因素。中医认为怒伤肝,发怒、生闷气都易使肝气郁结,导致气郁化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火”,引发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中风、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扬的症状。

运动是促进气血调和、疏肝降火、气机升降相得的好方法,大家一定要利用大好春光,多进行户外活动。周末踏青、郊游,观赏自然界的绿色植物,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以实现怡情养肝之目的。

修正肝胆双清口服液

清热利胆,调理气血,用于肝胆湿热,气血不调所致的胁肋隐痛、口干、口苦、食少乏力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修正肝胆双清口服液由熊胆粉、牡丹皮、半枝莲、*参、当归、女贞子、沉香、麦芽八味药材精制而成。

组方优势:

熊胆粉:熊胆素有“药中*金”美誉,具有清热解*、平肝明目、消炎镇痛等功效。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半枝莲:有清热解*,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癌之功效。

*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还具有抗癌、降压、抗缺氧、抗衰老等功效。

当归:素有“血中圣药”之称,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

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沉香:自古以被列为众香之首。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麦芽:麦子发的芽,能消食开胃,和中,回乳。用于食积,婴儿伤乳,哺乳期妇女断乳,肝气不舒,肝胃不和等症的治疗。

诸药合用,排*护肝,清热利胆,调理气血。

赞赏

长按







































中科获品牌影响力
昆明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yl/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