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文斌从症辨证,而不是以病套证
三六六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问态度 …… READON「骆文斌 从症辨证, 而不是以病套证 」人物介绍 骆文斌,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擅长应用纯中药治疗咳喘,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骨关节疾病,以及肿瘤病的调理。 采访笔记这是一个矿工的儿子,见过父亲从矿井底下死里逃生的场面,只要有哪一天到了该回家的时候父亲还没踏进家门,母亲就显得焦躁不安,眉头里都是慌乱,他就在一旁安静地坐着,尽量把作业本上的一笔一划写整齐了。 “这种生活过了似乎好久,不过每次父亲都有好运气,提着烧酒和腊肉,还有大笑声。”他后来的人生态度,对生命的敬畏,和从小养成的隐忍,坚持和顽强,分不开。 这位医者,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骆文斌。 他的确精湛于诊断,四诊合参,五脏辨证。尤擅于“望”与“切”,他说,得益于名师指路。他的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吴承玉。他跟老师学中医诊断,深得精髓。 “比如五脏辨证,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法,导师的思路是,从症辨证,不以病套证,任何病症,都避不开五脏系统,辨证下来都有其病位特征和病性特征,组合一下就能得出相对准确的证型。” 他有过坐冷板凳的几年,还没到南中医的之前,医院门诊,门可罗雀,“那是年轻,小医生不受待见,看到别人排着长队,内心焦灼,又不能表现出来,这种等待的味道,有点像当年等着父亲归家。” 终于,他还是等来了他要的前途,与吴教授的缘份,与南中医的缘份,与病人的缘分。 我见识了他极其细心的诊断,不厌其烦,不疾不徐,看病人的眼神很温暖,很笃定。他的病人,在门诊等不到他,会追到学校请他把脉看舌苔。 如今的中年,他过的云淡风轻,没有嗜好,埋首学问,为病人治病。“比起父母,我很幸运的。我除了可以努力,真的一无所有。越努力,越幸运,别人不会给我想要的公平,不会给我想要的生活,我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争取一点相对公平的机会。” 教学,门诊压力之下,他会跑步,周末的睡前,他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文,又跑了三公里。“没有特别幸运,请先特别努力。” 他说,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前面是未知的,只能用“不畏将来”来安慰自己。 其实,他这样的感觉,我也有。我也怕热血凉透,怕梦想泯灭,怕多年后回望年轻时的梦想,难以启齿。所以,我也不敢偷懒,我怕将就了今天,凑合了明天,很可能就妥协了一辈子。 我告诉他,我从来都没有幸运过,我只是每天努力,期待不期而遇的幸运。 他点头,其实,是我不信命,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世界善待我。“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 口述实录 唐晔:您是哪里人? 骆文斌:我是江西南昌人。出生在丰城煤矿的矿山上,父亲是矿工,从小我就看着他下井,那时候经常听说矿难,也知道下井很危险,所以在他出去工作时,会提心吊胆,每天都很担心他的安危。 唐晔:是什么原因,使您走上从医这条路? 骆文斌:小时候就觉着医生这个职业挺崇高的,可以帮助病人排忧解难。我父母也非常支持我,觉着家里有个医生,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可以解决。 唐晔:我知道,您师承南中医的诊断学大家吴承玉老师,硕博六年,收获是什么? 骆文斌:老师很注重五脏系统的辨证,她认为任何病症,都避不开五脏系统,辨证下来都有其病位特征和病性特征,组合一下就能得出相对准确的证型。 唐晔:六年诊断学读完后,您对诊断如何理解? 骆文斌:诊断,它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的桥梁。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治疗,甚至还会导致误诊、漏诊。要想掌握中医诊断这门课,不能仅限于学好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临床上实践,才能消化这些知识,才能有自己的领悟。 唐晔:望闻问切,您是怎样理解的? 骆文斌:望闻问切这四诊,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诊断病因的,四者不能互相取代。如果你想全面掌握病情,那必须全面掌握这四诊合参,掌握得越全面,才能尽可能少地避免误诊、漏诊,这四者不能偏废。 当然,每个医生专长不一样。比如,有些医生偏向脉诊,他一开始可能就从脉象里提取了很多的临床信息,而有些医生精通舌诊,那他可能只是将脉诊作为一个验证信息的方法。我个人觉着,望诊和切诊需要多花点时间。此外还有问诊——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痛苦,只能通过问诊来了解。 唐晔:作为一个诊断学专长的医生,您认为诊断最重要的是什么? 骆文斌:辨证。辨证是否准确,关系到临床治疗是否有效。所谓辨证,主要是对病人现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做一个全面的把握。在辨证的过程中,应从起病、病因开始,用动态的方式,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对病机进行分析。现在讲的辨证里,病机提的较少,我认为在辨证时,还要分析病人的病机。 唐晔:什么是病机?能举个例子吗? 骆文斌:比如血瘀证,如果只辨到病性是血瘀,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分析血瘀的成因是什么,气虚、阳虚、阴虚、气滞、痰阻也可以导致血瘀。所以对于血瘀证,我们在治疗时,并不是只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就可以了,还要分析导致疾病的原因是什么。假如是气虚引起的血行不畅,那就应该将补气作为重点,在补气药物的基础上加一些其他药。 唐晔:临床上,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吗? 骆文斌:有个老病人。年夏天,他来找我看病,戴着墨镜。墨镜摘下后,看到他有严重的甲状腺眼凸,人也很消瘦,有明显的甲亢体征。根据他的症状,我认为他的病机是肝阴不足。于是开了滋养肝阴的方子,一段时间后,他的症状改善了,眼睛也恢复正常了。 唐晔:您还在研究什么? 骆文斌:年博士毕业后,我留校授课,每周又有固定门诊时间,其余时间跟导师搞科研。我们导师正在主编一本著作,叫《藏象辨证学》,主要对五脏的病位特征和病性特征做了归纳,介绍了藏象系统辨证的规律,以及中医辨证的思维、方法、规律。 在中医辨证方面,教科书通常是讲一个病有好多证型,学中医的人往往容易误解成先确定病,然后再去套证型。其实任何一个疾病,都有它的病位特征和病性特征,只要明确它们的病位、病性特征,再将病位和病性组合起来,就能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证型。 比如说咳嗽这个病,应先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辨出病位和病性,再确定证型。咳嗽病位在肺,如果咳声不扬,痰稠色*,不易咳出,则属火热;如果咳嗽无力,咳声低微,则属气虚;如果咳嗽痰多,易于咯出,则属痰湿。一般来说,先辨病位在哪里,然后再辨病性,肺与火热、气虚,还是痰湿等进行组合,就能得出证型。 唐晔:您认为,辨证最关键的是什么? 骆文斌:关键是辨病位和病性,并不是以病套证。病位是指病变所在的部位,如心肝脾肺肾,病性是疾病的性质,比如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这样的诊断区别于之前僵化的辨证思维,这种方法非常灵活,从症辨证,并不是以病套证。 唐晔:您对中医的理解是怎样的? 骆文斌:中医可以学习一辈子。中医上还有很多难题要解决,我们还在不断探索,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还有一些病人无证可辨——有些病人只是检查指标异常,但是四诊合参下来,并没有明显特征,这时候还要去辨体质,病人的检查指标会对我们有一定借鉴作用。 比如,我遇到一个肿瘤患者,乳腺癌,术后多年,体检后,总体还好,但是雌二醇比较高,病人害怕复发,也没有明显不舒服。这时候就需要结合西医的检查指标,根据她的体质,肝火旺,性格急躁,怕热等特征,可知病人肝阴不足,就给她开了养肝的药,后来她的雌二醇就降下来了。 唐晔:您觉着,中医是怎样一门学问? 骆文斌:中医跟其他学科视角不一样,它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待人的生理病理,从阴阳相互对立的两方面,不像西医从微观研究的深入。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西医如果解决不好的,换中医方法治疗,可能会有更好的疗效。 唐晔:您觉着,中医是一份职业,还是一份事业? 骆文斌:不光是一份职业,也不光是一份事业,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处理问题的思维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当中,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时,我会用中医的视角去处理问题。 比如教育小孩,孩子不听话,我之前会比较烦躁。但现在会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从小孩所处阶段的特点去理解他,也就变得心平气和了。 唐晔:自己心绪烦躁时会怎么办? 骆文斌:打扫卫生、做家务、快走等方式来宣泄情绪。 唐晔:怎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好中医? 骆文斌:医德放在 位,好中医首先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视病人为家人,其次是在医疗技术上精湛。其实,中医入门很快,只要你对中医感兴趣,肯花时间去学习,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医。但要成为一个好中医,是很难的。我不敢自称好中医,但尽力而为吧。假如中医是一座高山的话,我现在应该在山腰——山顶都是受人尊敬的长者。 唐晔:有没有遗憾的东西? 骆文斌:时间精力比较欠缺,就连阅读时间都不够,很久没能读一部书了,只是在网上尽可能多地浏览一些东西。 唐晔:有没有景仰的中医? 骆文斌:长沙太守张仲景。 骆文斌病例两则 01 医案YiAn 王某,女,60岁。 年9月29日初诊。医院诊断亚甲炎。年9月9日血查:FT3:7.7pmol/L,FRT4:2.48ng/dl,TSH:0.02uIU/ml。神疲乏力,失眠,面色淡白,两颧偏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生地15玄参15女贞子15旱莲草15夏枯草10半枝莲15*参10银花10甘草6丹参10麦冬10*芩15浙贝6五味子6,14剂。 年10月13日二诊。年10月12日血查:FT3:4.5pmol/L,FRT4:0.58ng/dl,TSH:19.87uIU/ml。失眠改善,舌红少苔,脉细数。上方加龙骨30*芪15山萸肉10,12剂。 年10月27日三诊。神疲乏力改善,舌红少苔,脉细数。上方加郁金10,制*精10,12剂。 年11月10日四诊。症状稳定,舌红少苔,脉细数。年11月9日血查:TPOAb:3.00IU/ml,TGAb:0.30IU/ml,FT3:4.2pmol/L,FRT4:0.51ng/dl,TSH:8.68uIU/ml。上方12剂。 年11月24日五诊。夜寐欠安,梦多,舌淡红,苔偏少,脉细。上方加夜交藤20,12剂。年12月16日血查:FT3:4.6pmol/L,FRT4:0.69ng/dl,TSH:4.2uIU/ml,三项均正常。 该患者由于是老病人,先后坚持2个多月的纯中药治疗,未服西药,效果满意。 02 医案YiAn 钱某,女,30岁。 年5月7日初诊。患者怀孕82天。因五一假期外出游玩劳累而见红。诊见患者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淡白,脉细。证属气血不足,冲任不固。处方:生*芪15炙*芪15炒白术15炙甘草6陈皮10生地10熟地10制*精10仙鹤草15苎麻根10山萸肉20杜仲20川断10阿胶10砂仁3,5剂。 年5月13日复诊。服药后见红量明显减少,偶有咖啡色分泌物,精神状态改善,舌淡白,脉细。守上方7剂。一周后未再见红。孕妇足月后顺产一男婴。 采访/唐晔编辑/张静茹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晔问仁医真实,真切,真相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 的医院治白癜风的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yl/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周评热点品种转少指数上扬势头暂缓
- 下一篇文章: 中医如何治疗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