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秘方6则
桂芪汤 朱瑞群,《名医治验良方》 桂枝2克,白芍12克,*芪15克,甘草3克,生姜2片,红枣10枚。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易感小儿,大多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感冒之后,过服解表剂,损伤卫阳,以致表卫气虚、营卫失和所致。故方重用*芪益气固表;桂枝辛温解表、祛风通阳;白芍酸苦微寒,和阳敛阴;体弱儿童,卫气虚弱,营卫不和,营阴不守,故桂枝用量宜轻,再重用白芍,二味相合,达到解表中寓敛汗之功;生姜微量,助桂枝以通阳;甘草、大枣甘缓调中,并助芍药和营。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之功。 上呼吸道反复感染。 卫气双解汤 洪百年,《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羌活、桔梗、羊蹄根各4.5~9克,板蓝根6~12克,七叶一枝花9~18克,*芩4.5~6克,生石膏12~75克,寒水石9~45克,生甘草1.8~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解表。 外感之邪、由卫分入气分、治宜表里同治、卫气双解为法,方用羌活、桔梗宣肺散寒、除湿解表,以板蓝根、*芩、七叶一枝花、羊蹄根清热解表,加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相伍,又能化痰止咳。根据洪氏经验,方中去寒水石,降高热速度稍减,去寒水石及石膏则降热速度明显减慢,去*芩、七叶一枝花、板蓝根后,则退热后有起伏。故合而用之,效果颇佳。 小儿各型上呼吸道感染。 寒象明显者,加麻*或桂枝;痰多,加杏仁或皂荚;咳剧,加鱼腥草;咳剧日久,加半枝莲或桑白皮;神烦不安,加糯稻根或朱灯芯。 荆芥消风汤 楚中鑫,《湖南中医杂志》(1)年 荆芥、防风、浙贝母、荆胡、杏仁、木通各5克,粉葛根12克,枳壳4克,僵蚕6克,薄荷、蝉蜕各3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婴幼儿分数次服完。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 方中以荆芥、防风为主药,二药协同,其祛风解表之功颇著;辅以薄荷、蝉蜕、僵蚕疏散风热,化痰止咳;粉葛根解肌,缓解肌肉痉挛;以浙贝母、杏仁、前胡宣肺化痰止咳;枳壳宽胸下气;木通清热利小便,使热从溲泄。此方融辛温、辛凉、辛散之药寓于一方,实属辛平解表之良剂。诸药合用,各专其长,故“风寒”、“风热”之感冒,皆可应用。据吴介作医师大量病例观察:疗效可靠、效著,确是临床上能够重复使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良方。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咽喉痛而见咽红或扁桃体肿大者,加牛蒡子、射干、山豆根各5克,板蓝根12克;喉中痰鸣者,加麻*2克,赤芍5克,葶苈子6克,地龙、蒲公英各10克;呕吐、腹泻、纳呆者,去杏仁、防风,加桔梗5克,丁香2克,神曲10克,车前草5克;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15克,知母15克;低热不退者,加青蒿、知母各5克。 银前荆杏汤 李江,《云南中医杂志》(6)年 金银花、元参各15克,白前、杏仁各12克,荆芥、薄荷、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频服。 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方中以金银花轻宣透表、清热解*为主药;辅以薄荷、荆芥辛散表邪,透热外达;白前性微温而不燥,长于降气止咳、祛痰,与杏仁、甘草同用,益增宣肺止咳之功;配以玄参清热养阴、利咽解表,又可避免因辛散太过而耗劫阴津之弊。方中白前、杏仁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金银花等辛凉药相伍寓反佐之意,有平衡阴阳之妙用。甘草能调和诸药。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之功。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大便秘结,加大*3克;挟湿邪者,加滑石18克。 白附麻辛汤 何志,《云南中医杂志》(6)年 白附子、半夏、陈皮、茯苓各3克,麻*、细辛、甘草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频服。 祛风燥湿、化痰止咳。 方用白附子温燥辛散,祛风豁痰;麻*散肺寒、驱邪气、宣肺气、平咳喘;细辛开肺气、破凝寒、涤痰浊;半夏燥湿祛痰、降气平喘;陈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渗水湿、健脾胃,甘草益脾和胃、消除痰源。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燥湿化痰、宣肺止咳之功。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寒咳嗽)。 兼喘者,加干姜、杏仁、苏子;呕吐者,加砂仁、生姜、白术;泄泻,加藿香、厚朴、桔梗;腹痛,加肉桂、木香;恶寒发热者,加防风、荆芥、羌活;头痛者,加川芎、白芷。 新加正气汤 王传吉,《名医秘方汇萃》 苏叶、藿香各10克,连翘15克,薄荷5克,白芷、川*连、*芩各10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4次。水煎取汁约毫升。1岁以内1次服20毫升,2岁以内30毫升,3岁以内40毫升,隔2小时服1次。3岁以上毫升,日分3次服之。 解表化湿、清热和中。 临床所见小儿外感表证以风邪夹湿、阻中化热型较为多见。应用本方疗效较好,且取效迅速。方中主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而能解表;辅以苏叶、白芷、薄荷,解表而化湿邪,四味合用解表化湿之功相得益彰;佐以*连、*芩、连翘、甘草清热解*。综观全方具有解表化湿、清热和中之效。 小儿外感表证,风邪夹湿,阻中化热者。症见发热汗少,头痛身重,困倦嗜睡,纳呆便溏,胸闷泛恶,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咳嗽不甚,口渴而不多饮,苔白或滑腻,舌质偏红,脉浮濡而数等风邪夹湿,阻中化热的外感表证。 若咳嗽,可加前胡10克,杏仁5克;恶心呕吐,加半夏10克,陈皮5克;腹泻,加滑石12克,炒苡仁10克。 注意: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不做处方指导,服用前请遵医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zp/2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防癌抗癌中药方
- 下一篇文章: 大剂量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