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鼻咽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其死亡率占全国恶性肿的2.81%,居第八位。并且从地理上看,有从北至南逐步增多的现象,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者。鼻咽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流行病学揭示鼻咽癌可能与遗传因素(种族遗传性、家族聚集性、血型基因)、病*感染(EB病*)、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中国南方高发区的食腌咸鱼也是病因之一。

鼻咽癌的病理形态大概可分为四类。

结节型:肿瘤呈结节状;

菜花型:肿瘤呈菜花状,血管丰富易出血;

黏膜下浸润型:肿瘤向腔内突起,左右不对称,表面有正常黏膜组织覆盖;

溃疡型:肿瘤表面凹凸不平,边缘隆起。其分型为:a、鳞形细胞癌;b、非角化性癌;c、未分化癌。

鼻咽癌转移途径主要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而远处转移常见为骨、肺肝等。

鼻咽癌的发病年龄在我国80%以上集中在30~59岁。在鼻咽癌的防治研究上,特别是应用中西医综合疗法使鼻咽癌的疗效取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处于 地位。有关鼻咽癌的自然生存时间平均为7个月。晚期生存时间为7-9个月。鼻咽癌经放疗后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50%,其预后与肿瘤细胞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有关。

中医学医籍中无鼻咽癌病名,但类似于鼻咽癌症状的描述,可以散见于“鼻衄”“鼻渊”“头痛”“鼻疽”“上石疽”“失荣”“瘰疬”等病症中。

一、病因

(一)现代医学

EB病*感染,吸烟产生的苯并芘及亚硝胺等有关物质和遗传有关。

(二)中医学

热*与痰搏结,聚于颈部足少阳胆经循行之处而成痰核;或热*之邪,损伤血络,瘀血内阻所致。

二、临床表现

初期鼻咽癌病人一般症状不明显,或偶然有轻微的耳鸣、血涕和鼻塞等而末能引起患者的注意。但随着病灶的发展,则可出现以下症状或体征。

(一)鼻塞:这是鼻咽癌病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开始是多属单侧,当肿瘤增大时则可变为双侧。为肿瘤堵塞鼻孔后所引起。

(二)鼻衄:也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状,血量一般不多、往往与鼻涕混合自咽回吸咳出,有时也常从鼻孔流出。

(三)耳鸣、耳聋:因肿瘤生在侧壁,耳管开口被堵所引起。

(四)复视和视力障碍:在肿瘤侵入眼眶或累及颅神经时常可发生。有时眼球外突。

(五)头痛:多是由于颅底骨破坏或神经受侵所致,为晚期的表现。早期病人头痛往往是神经血管反射引起的、为阵发性的头痛,与上下不同。

(六)眼部肿块:当肿瘤向口咽、软腭侵犯时,可于中咽见到肿块或软腭下塌。

(七)颈部肿块:多数以上颈部为主,这是淋巴结转移所形成。临床上约70%以上的病人伴有颈部肿块。

(八)颅神经症状:为肿瘤侵犯颅神经所引起,最多受侵的是外展神经,其次三叉神经、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当颅神经受侵时,各有相应的体征出现。

三、诊断

(一)先检査口腔、咽、下咽和喉部情况,若无病变即应注意详查鼻咽腔。极简单的鼻咽检查方法是用手指探查,此法可不用咽喉部麻醉及任何设备。检查时应以酒精消*手指并要注意鼻咽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肿块。因绝大多数鼻咽癌触及后易出血,故探查后要查看咽部及手指有无血迹。有后鼻镜 应用后鼻镜查鼻咽部,仔细观察软腭及咽部有无麻痹,耳咽管、咽顶及咽隐窝等处有无肿物及溃疡病灶,以及鼻咽两侧的对称性等。

(二)细胞涂片检査:阳性率可达70%左右。方法是用棉签涂擦或用钢圈刮取鼻咽部分泌物,镜下寻找癌细胞。

(三)X线检查:对鼻咽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侧位X线照片常可发现鼻咽后壁肿瘤软组织肿大影像,也有时可显示蝶窦壁脱钙。头颅前后X线照片可观查肿瘤侵犯筛窦、眼眶、鼻腔和上颌窦的情况。最重要的是通过X线照片观察颅底是否有破坏。

(四)病理切片检查:鼻咽癌常需病理检査确诊。大多数外生型鼻咽癌的活动组织标本很容易取下,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活检钳子经由鼻腔直向后外方采取组织或用一把弯钳放在软鄂后面,用手指引导即可采取鼻咽顶部及回影窝处肿瘤组织。位于耳鸣管处较小的肿瘤,需由后鼻镜引导从鼻咽镜采取组织标本。

(五)CT检查:鼻咽癌作CT检查可了解肿瘤部位、管腔是否变形或不对称、损隐窝是否变浅或鼻塞,还可以了解鼻咽腔外有无被侵,如鼻腔、口咽、咽旁间隙、颞下窝、翼腭窝、上颌窦、筛窦、眼眶、颈动脉鞘区、颅内海绵窦、咽后,以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等。对早期鼻咽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六)MRI检查:MRI检查在鼻咽癌的诊断中优于CT检查,可以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防止出现伪迹。

(七)B超检査:B超诊断在治疗鼻咽癌中已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颈部、肝腹部及盆腔淋巴结检查,了解有无转移。

(八)血清学检查:EB病*被人体感染并进入细胞后,在病*复制周期中,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抗原和产生相应的抗体。由于鼻咽癌病人血清中EB病*抗体

水平与其他肿瘤病人以及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因而,可作为鼻咽癌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1.EB病*VCA-IgA:正常人该抗体滴度呈阴性或≤1:10,滴度≥1:10时定为阳性。

2.EB病*EA-IgA:正常人该抗体呈阴性。在鼻咽癌患者中,该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值,均较VCA-1gA低,但特异性更高。

3.EB病*DNA抗体:正常人滴度为阴性,中和率く30%,当滴度呈阳性、中和率≥30%时,临床意义与VCA-IgA相同。

4.细胞学诊断:针吸涂片与阳性符合率可达80%以上。

四、鉴别诊断

(一)与鼻咽部其他肿块的鉴别

例如腺样体增殖、鼻咽结核、肉芽肿性病变、鼻咽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可出现类似鼻咽癌的症状表现,如鼻塞、涕血、吸涕带血、耳鸣等,间接鼻咽镜及鼻咽镜及鼻咽纤维镜均可见鼻咽部肿块,确诊仍需鼻咽活检。

(二)与颈淋巴结肿大的其他疾病鉴别

如颈淋巴结核、白血病所致颈淋巴结肿大、其他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等,这些疾病均可出现颈淋巴结肿大,但无鼻咽部肿块,无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却具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五、治疗

(一)现代医学

1.头颈部肿瘤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一旦手术,面目全非,对病人心理创伤较大,很难走向社会。

2.放疗:鼻咽癌的病理一般鳞状细胞癌较多。早、中期鼻咽癌患者可放疗,晚期远处转移的患者,医院采取以化疗为主的姑息性治疗。经过现代医学治疗以后,病人常常出现阴虚体质。康复治疗应以养阴清热为主。

(二)中医治疗

鼻咽癌病人以阴虚、血瘀体质者多见,在治疗当中,应考虑上述体质。下面介绍几种证型,以供参考。

1.痰热*蕴,邪*犯肺

症状:流*涕血或吐血丝*痰,口干咽燥,鼻塞耳堵或耳鸣,溲赤便干,舌红苔*,脉数。

治则:滋阴清热化痰。

方药:海藻玉壶汤合消瘤丸加减。

生地30克,玄参20克,苍耳子10克

天葵子15克,浙贝15克,*芩15克,

夏枯草25克,生牡蛎30克,银花20克,

山慈姑15克,七叶一枝花30克,

白花蛇草30克,半枝莲3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日一剂,水煎,饭后一小时口服。

加减化裁:头痛加白芷、川芎;纳差加山植、生麦芽:

咳吐*痰加胆南星、天竺*;颈部转移加守宫、木鳖子。

2.热*炽盛,痰凝血瘀

症状:头痛头晕,颈部肿块,耳堵鼻塞,面部皮肤麻木,或口眼歪斜,舌歪,舌暗红,苔*,脉涩或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活血化瘀。

方药:*连解*汤合导痰汤加减。

*芩15克,*连8克,赤芍20克,

川芎15克,栀子15克,夏枯草20克,

蜈蚣3条,全虫10克,山慈姑15克,

*药子15克,守宫10克,生半夏20克,

胆南星15克,僵蚕15克,桔梗10克,

生甘草5克。

用法用量:日一剂,水煎,饭后一小时口服。

加减化裁:口干烦躁加竹叶、知母、生石膏;若衄血加白茅根、茜草、怀牛膝。

3、放疗之后,肺胃阴虚

症状:口干欲饮,咽干舌燥,干咳少痰,鼻衄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滋阴润肺,养阴生津

方药:增液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元参20克,生地20克,白茅根30克,

石斛15克,白芍20克,石上柏30克,

麦冬15克,天花粉15克,芦根30克,

丹皮12克。

用法用量:一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化裁:低热加地骨皮、青蒿、鳖甲;烦躁加竹叶、山栀子。

鼻咽癌病人经西医手段治疗以后,需要中医中药调整治疗,同时要2到3个月体检一次。检査项目一是血常规,二是肿瘤标志物Iga/EA、Iga/VCA,三是CT。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热伤阴,因此鼻咽癌的康复主要以养阴生津为主要治疗原则,可常服段氏扶正养阴生津汤巩固治疗。

节选文献:段汝钦《体质肿瘤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9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zp/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