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中医是怎么辨病
临床中应重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按中医理论行准确的辨证论治,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而结合参考西医的诊断及一些客观检验结果来适当加减药味,则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胃镜下除有腺体萎缩改变外,胃黏膜常见有充血、水肿、渗出、糜烂、胆汁反流、异型增生和肠化等改变。因临床上不少患者表现出的症状轻重与胃黏膜的损害程度和病理变化并不同步,中医辨证无法预知。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在一定时期内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结合辨病可以提高疗效。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治疗,有着深远的意义。1、胆汁反流是肝失条达,胃失和降,胆汁随气逆所致。治疗应以疏肝解郁、调气健脾之法,多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化裁,辨证基础上加木香、枳壳、陈皮、旋覆花、代赭石等调理气机,和胃降逆之药。2、幽门螺杆菌感染加用藿香、蒲公英、*连、茵陈、虎杖、大*、丹参、三七等以清化湿热、抑菌消炎,且对HP有较强抑菌作用。慢性萎缩性胃炎均有湿热和血瘀,故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可起到杀菌作用以恢复受损组织的正常功能。3、胃酸缺乏或消失宜清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出现黏膜萎缩,肠腺化生或炎症损伤后均可使泌酸功能降低,胃酸缺乏或消失,甚或发生癌变。此时调节和改善泌酸功能,促进胃酸水平正常化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治则之一。宜采用清补法,酸甘化阴和甘寒生津。酸甘化阴以芍药甘草汤为主,可对胃黏膜有修复作用;甘寒生津以益胃汤为主,采用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生地*、枸杞子、*连、山楂、甘草等使胃酸增加。4、胃黏膜病变胃黏膜充血、水肿、浸润、出血、糜烂等活动性炎性病变多属热证,可选用连翘、白花蛇舌草、田基*、虎杖、半枝莲、牡丹皮、乳香等清热解*、凉血止血之品;(1)胃黏膜苍白属虚寒证,可加*芪、*参、白术、茯苓等益气之品;(2)黏膜色泽灰黯,黏膜下血管显露者可加三七、莪术、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3)黏膜充血或出血者加白芨、三七粉,或云南白药等止血之品;(4)胃黏膜分泌黏液量少,多为阴液亏损,可加玉竹、天花粉、沙参、麦冬、乌梅、白芍药等养阴生津之品;(5)黏膜表面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经病理活组织检查,多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表现者,多属瘀热交阻或痰热互结,加用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石打穿、莪术、半枝莲等以消瘤抗癌,化瘀软坚。 (文章内容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任何胃肠道健康问题可加郭老个人中科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人物白癜风医院地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zy/3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暑期儿童性教育小组第三次结束任何
- 下一篇文章: 服装搭配穿着是你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