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记之中草药半边莲
中草药半边莲 学名:半边莲 别名:急解索、细米草、蛇舌草、半边花、水仙花草、镰么仔草 花语:自由自在 药用:清热解*、利尿消肿之效,治*蛇咬伤、肝硬化腹水、晚期血吸虫病腹水、阑尾炎等功效。 主治:利水,消肿,解*,治*疸,水肿,臌胀,泄泻,痢疾,蛇伤,疔疮,肿*,湿疹,癣疾,跌打扭伤肿痛。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纲目》:"治蛇虺伤,捣汁饮,以滓围涂之。"《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消肿*。"《岭南采药录》:"治鱼口便*,跌打伤瘀痛,恶疮,火疮,捣敷之。"《中国药植志》:"治血吸虫病腹水。"《福建民间草药》:"清热解*,利尿消肿。"《陆川本草》:"解*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儿惊风,双单乳蛾,漆疮,外伤出血,皮肤疥癣,蛇蜂蝎伤。"《南宁市药物志》:"消肿解*。治疳积和疔疮初起。"《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风湿性神经痛,头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服。外用:捣敷或捣汁调涂。 禁忌:嘘症忌用 本草纲目——半边莲 「集解」时珍曰∶半边莲,小草也。生阴湿塍堑边。就地细梗引蔓,节节而生细叶。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又呼急解索。 「气味」辛,平,无*。 「主治」蛇虺伤,捣汁饮,以滓围涂之。又治寒气喘,及疟疾寒热,同雄*各二钱,捣泥,碗内覆之,待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细弱,匍匐,节上生根,分枝直立,高6-15厘米,无毛。 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椭圆状披针形至条形,长8-25厘米,宽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全缘或顶部有明显的锯齿,无毛。 花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叶腋;花梗细,长1.2-2.5(3.5)厘米,基部有长约1毫米的小苞片2枚、1枚或者没有,小苞片无毛;花萼筒倒长锥状,基部渐细而与花梗无明显区分,长3-5毫米,无毛,裂片披针形,约与萼筒等长,全缘或下部有1对小齿;花冠粉红色或白色,长10-15毫米,背面裂至基部,喉部以下生白色柔毛,裂片全部平展于下方,呈一个平面,2侧裂片披针形,较长,中间3枚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较短;雄蕊长约8毫米,花丝中部以上连合,花丝筒无毛,未连合部分的花丝侧面生柔毛,花药管长约2毫米,背部无毛或疏生柔毛。 蒴果倒锥状,长约6毫米。种子椭圆状,稍扁压,近肉色。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 半边莲喜潮湿环境,稍耐轻湿干旱,耐寒,可在田间自然越冬,生于田埂、草地、沟边、溪边潮湿处。人工种植以沟边河滩较为潮湿处为佳,土壤以沙质土壤为好。 繁殖方式 播种 春季4-5月间,新苗长出后,根据株丛大小,每株丛可分4-6株不等。然后开沟,按行距15-25厘米,株距6-10厘米栽种。 扦插 以高温高湿季节为扦插适期,将植株茎枝剪下,扦插于土中,温度在24-30℃,土壤保持潮湿,大约十天便可成活,来年春季移栽于大田,大田管理,苗高6厘米左右,大田要勤中耕除草,防旱防涝。 分株 春季4-5月间,新苗长出后,根据株丛大小,每株丛可分4-6株不等。然后开沟,按行距15-25厘米,株距6-10厘米栽种。 栽培技术 生长环境:半边莲喜潮湿环境,稍耐轻湿干旱,耐寒,可在田间自然越冬,野生于田埂、草地、沟边、溪边潮湿处。 土壤:人工种植以沟边河滩较为潮湿处为佳,土壤以沙质土壤为好。 施肥:幼苗期注意松土除草。栽种后施1次稀人粪尿;夏季收获后追施1次畜粪或 铵、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 半边莲栽植后,一年可收割两季,头茬在夏季生长茂盛时,二茬在秋季霜降前,收割时用镰刀剪齐后割取,洗净泥沙,除净杂物,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以身干,色鲜、无杂、无霉变、无虫害、青绿色为 ,其次欠佳。 半边莲和半枝莲的主要区别 1、半边莲:功能利尿消肿。常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还具清热解*之功,可用于治疗疔疮、无名肿*及蛇虫咬伤。民间有“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之说。消费品蛇咬伤具有良好解*作用。还可用于治胃癌、直肠癌等。 2、半枝莲:功能清热解*,用于浩热*、蛇咬伤、疮肿、肿痛、背痛及咽喉肿痛等,也用于癌肿。还具化瘀利尿之功。用治跌打损伤、赤痢、血淋、湿热小便不利、肝硬腹水等。 半边莲和半枝莲的具体区别 半边莲 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或新鲜全草。 甘、淡,寒。归心、小肠、肺经。 本品甘淡渗利,寒能清解,主入心与小肠经,兼入肺经。既善清解蛇*与热*,为治*蛇咬伤与热*疮痈之要药。又能利水消肿,治大腹水肿可投。 清热解*,利水消肿。 (1)*蛇咬伤,蜂蝎刺蜇。 (2)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疸尿少。 内服:煎汤,干品10~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本品甘寒清利,故水肿兼虚者慎服。 内服:煎汤,3~6g;或研末,或入丸散。 半枝莲 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或新鲜全草。 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本品辛能行散,苦寒清泄,入肺、肝、。肾经。既清解热*与蛇*,又散瘀凉血而止血,还清热利水而通淋消肿,尤善治*蛇咬伤、疮肿与癌肿。 清热解*,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1)疮痈肿*,*蛇咬伤,癌肿。 (2)跌打损伤,吐血衄血。 (3)大腹水肿,血淋涩痛。 内服:煎汤,干品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本品性寒而散瘀血,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总的来说,半边莲与半枝莲同具清热解*、活血祛瘀、利尿之功,常相须为用。但半边莲偏于利尿消肿,常用于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半枝莲偏于清热解*。常用于热*甚者。并具化瘀血之功。常用于治疗瘀血、跌打损伤等。 病虫害防治 病害:立枯丝核菌、镰刀菌、葡萄孢菌、腐霉菌。 虫害:蚜虫、潜叶蝇、蓟马、白粉虱、蛾蝶类害虫、蛞蝓等。 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植株倒伏。原因:受葡萄胞菌属(Botrytis)侵染引起的茎腐病;受枯苗菌属(Pythium)侵染引起的立枯病。解决方法:不要让植株生长在长期潮湿的基质里;避免茎秆在天黑前还处于潮湿的状态;多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定期喷施杀菌剂。 营养生长旺盛,开花稀少。原因:施用过多的铵态氮和磷肥;长时间低光照强度;盆距过近。解决方法:严格控制20-10-20和20-20-20等高铵态氮及磷的配方肥的施用量;增加光照强度至~lux,以阶段性恢复高强度光照。 叶片上有病斑,叶片有坏死斑块。原因:基质长时间潮湿;低光照;经常高频率的浇水,两次浇水间基质完全彻底干燥;高浓度的叶面肥。解决方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植株单薄,分枝少。原因:早期施肥不足;摘心(打顶)次数不足;盆距过近。解决方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植物文化 在江南田野,常可见一种小草,它开浅紫色小花,花形就像半边莲花似的。所以,人们叫它“半边莲”。 传说这还是观音留下来的呢!相传观音从普陀紫竹林到寿昌大慈岩,途中经过蓝溪砚山脚下某村庄,听见有惨凄凄的哭泣声。俯视凡间一茅舍里几个小孩扑在母亲身上哭号,原来她被*蛇咬伤,已昏迷不醒。观音便从坐盘上摘下一朵莲花,将半朵莲花涂擦在蛇伤处,没有多久,伤口便流出了许多*汁,病人也苏醒过来了。观音临走时,还把剩下的半朵莲花留下,不料,一阵暴风骤雨之后,这半朵莲花竟在田野生长起来,人们就叫它“半边莲”。 本文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璃云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yl/3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半枝莲价格行情走势分析
- 下一篇文章: 解*和中白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