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丨拖枝在桩景中的形态作用
拖枝是桩景造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枝法。其的特点是:枝条的主脉圆转流畅,多成软弧曲线;起托的位置较高,与跌枝、泻枝的作用基本相同,都能起补救下部高脚空虚的作用;枝脉的走势、方向与干身的走势基本相同,呈斜线下伸状。拖枝的神韵比较轻柔恬媚、婀娜多姿。拖枝常用在高耸型曲斜干造型中,犹如关羽临阵用的拖刀,能起一种断后押脚、出奇制胜的作用。 拖枝在自然界中没有飘枝和探枝普遍。飘枝、探枝表现的是一种恭谨谦让的情怀,一种友谊的互相关怀礼让的气氛。拖枝则有一种锐进的奋发向上的动感,有如“飞天”“奔月”。自然界中一些生长在风口、涧边、坎头的树木,由于受风力和所处位置的影响,干身倾斜向一边生长,但树本身为了保持重心的均衡,在反向的一边就自动调节为拖枝,根爪在这一边也特别强劲。 图1-9-1这是自然界中难得一见的特高位拖枝造型。 该树干的原顶枝可能为大风吹折,现顶枝应是其后来生长补位而成。右拖枝枝势与干势相同,与干身成45度夹角,拖势险要、奇雄。 图1-9-2这是自然界中直斜干中的拖枝造型。 该造型主干逆风而立,右枝多、左枝少,很明显所处环境相当特殊。右拖枝的形成应是顺应自然环境的结果。该拖枝与干身夹角小,紧靠主干,并主干平行,势、韵与主干相同,对主干势的造型有很好的加强作用。 图1-9-这是网上下载的作品,作者不详。 作品属曲斜干大树造型,主干呈之字形斜立。造型妙在作者在主干右曲内角位配上双拖枝,这样所有造型枝基本在干的右边,但顶枝与拖枝势逆、与主干势同,很好地平衡了枝、干之间取势不同的矛盾。高位拖枝延补了干身高脚下部无枝的空虚,既平衡了树相又使作品动感飞扬。 图1-9-4这是文人树式的造型。 拖枝在该造型中十分特出。枝的拖势与主干中下段走势相同。拖枝的出枝位置在主干上部三分一的位置上,选点好。拖度长度足、枝线轻扬、势态飘逸、俊朗风流,很好地加强了乘风归去的主题。 图1-9-5这是很常规的文人树式造型。 是典型的拖枝造型。作者在主干的高位配上拖枝使作品有一种飞升的、奔月的动感。斜主干下部高裸,空间过大,通过拖枝的下拖,补回空虚、均衡树势、挽回重心。 图1-9-6这是潘仲连先生的代表作。 黑松本身就具有粗扩狂野的特点。该作品在造型上“犹如猛虎伏地,欲昂首反扑,颇具野气、霸气,通过题名联想到李逵之叱咤风云。”双拖枝的右拖势与顶冠的左昂势相配合,造型稳重雄厚,动感强,势韵统一。主副干下部无枝托,露脚,双拖枝正好补高脚部空虚。 图1-9-7这是带临水意味的斜干式大树造型。 左拖枝通过蓄剪而成,枝线节奏硬朗、势左拖与右倾的锐意升腾的主干势相逆,加强造型取势动感。左拖枝回顾根头部,稳定重心、补主干左侧空虚。 图1-9-8该作品主干成两个直角曲,在常规桩中属忌形桩,造型难度高、挑战性强。 作者将主干斜立,并在曲立的中干段配上左拖枝,这就很好地化解了死曲的矛盾,使造型合理、生动。 左拖枝均衡树势、挽回重心。 鸣谢:感谢曾宪烨老师授权发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zhiliana.com/bzlzy/4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多味中药彩图谱,含鉴别特征和功能特
- 下一篇文章: 春迎喜讯凯多枝效果喜人常博士应邀到